医药网9月30日讯 9月29日,业内流传的一份文件引起关注:其显示,由四川、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海南、西藏等8省(区)医保局协商一致,决定开展2020年省际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包括曲克芦丁注射剂、七叶皂苷注射液、烟酸注射剂、硫辛酸注射剂、雷尼替丁注射剂、咪达唑仓注射剂、环磷腺苷葡胺注射剂等在内的17个药品出现在这份名单上。
从这份名为《四川等8省区开展省际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公告》来看,国内第一个省际联盟带量采购平台由四川省医保局负责牵头。就在这份文件传开的前一日,四川省官方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的指导意见》就明确印证了这一大动作:即要重点推动建立省际区域带量采购联盟并积极参与。同时,结合该省实际,在省级医保部门统筹下开展市(州)级或市际区域联盟带量采购。
可以看出,带量采购横向和纵向的联盟正在各地陆续形成,格局也将随之而变。
省际联盟会带来什么?
单从横向来看,按照国家工作部署和“六省二区”药品价格和招标采购工作省际会商联动机制工作计划,四川、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等8省(区)公立医疗机构、军队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会形成一个网状的超级采购主体,前期选择17种药品来摸索约定采购量、采购方式、采购要求等方面,后面应该会相继发布新举措。
事实上,省级联盟在医械领域走的更快。据悉,由天津、陕西、重庆、贵州分别牵头组成京津冀“3+6”、省级联盟、渝贵云豫、渝贵琼四个跨区域带量采购联盟,不同联盟间还存在成员交织,共涉及21个省(市、区)及1个兵团。采购品种既包括高值耗材,也包括低值耗材,目前四大联盟内已完成人工晶体、吻合器、补片、胶片、冠脉球囊等5个品种的联合谈判。据统计,省级联合带量采购项目的综合平均降幅接近60%。
在带量采购第三批开始执行之际,省际联盟的出现给未来药品市场留下探索空间。此前还有消息称,陕西医保局也有和吉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湖南、广西、贵州和海南等地开展类似的省际联盟。有业内人士称,作为购买方,各地医保机构有积极性参与相关的省际联盟以达到用更大的量换价,并博弈出最大公约数。
以注射剂为例,据米内网数据,2018年化药注射剂在国内市场(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的用药规模达6264.04亿元。从年增长率看,化药注射剂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增速逐年放缓,若省际联盟进一步扩面,存量市场规模会进一步压缩,腾出来的市场空间能否为有价值的创新药打开新天地?也许、可能。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省际联盟形成气候,各省用药格局会重塑,预计价格也会深度博弈。
多模式推进自主竞争
除了这种省际间的联盟外,目前更多的是同一省级层面的带量采购。目前,安徽、江苏等8个省份已独立开展一轮及以上的带量采购活动。在谈判品种的选择上,以骨科类、眼科类、血管介入类高值耗材为主,留置针、输液器、胶片等低值耗材为辅,已产生带量采购结果的省级项目综合平均降幅约为58%。而河北省6月还联合福建省三明市组织开展了非一致性评价药品集中采购,7个非一致性评价药品平均降幅72.69%,最大降幅92.37%。
开展尤为迅速的当属地市联盟。记者梳理发现,江苏、山东、山西等省份的24个地市共组建了8个市级联盟。为了集中带量采购成果,避免地方打架、品种打架,山东等多省下令要求地市以联盟形式开展带量采购。
以安徽为例,8月31日,合肥、安庆联盟地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签约,13家中选企业和16家药品经营(配送)企业与合肥、安庆两市公立医疗机构带联体牵头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庆市立医院签订了带量采购中选药品购销合同。也就是说,合肥市开展首批药品地市级联盟集中带量采购进入落实执行阶段。
综合来看,技术要求较高、一致性评价起步稍晚的注射剂仍是各地关注的焦点之一。据米内网统计,在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化药注射剂Top20产品中,仅有6个品种有企业过评,陕西探路也好、四川牵头也罢,部分品种的市场竞争格局或发生改写。不过,需要思考的是,未来地市联合与省级带量采购如何衔接或者如何将资源最大化利用?今后可能不同省份都在不同联盟里,如何建立互联互通的平台规则,在合理价格基础上形成良性的企业自主竞争仍是改革要着手解决的难题。
登录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