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8月26日讯 带量采购可能是中国医改中影响范围最为深远、波及人群最广的一个政策。目前,药品流通“两票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全国深入落地实施。同时,带量采购的范围还从药品延伸到医疗高值耗材领域,打破了人们“医改变药改”的偏见。可以预见,医疗高值耗材的大范围带量采购很快将全面铺开。
2019年被称为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元年,先后有安徽、江苏、山东、重庆、山西、辽宁辽阳等地区开始执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很显然,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延续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成果:一是采购价格最大降幅为80%-95%,平均降幅在50%-72%;二是采购量通常是全年使用量的70%;三是出现了医保基金预付货款制度,预付比例在30%-50%。
2020年则是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全面推广的一年,虽然受疫情影响,各地进度有所延迟,但随着疫情好转,近期耗材带量采购犹如井喷之势。截至8月初,先后有20多个省份发布文件并执行。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带量采购政策在医药行业产生巨大的震动。未来,当带量采购继续深入医疗器械领域,又会产生哪些新的颠覆?有专家预言,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如同药品带量采购一样,将引发行业的变革。
国家医保局推动的耗材采购降维战
2019年12月5日,国家医保局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209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该局将选取重点品种实施“带量采购”的试点工作,降低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惠及百姓。
今年3月31日,江苏省医保局发布《江苏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平台所有挂网耗材联动全国最低价。
5月9日,福建省医保局发布《福建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对5大类共17种医用耗材进行集中带量采购。同日,“3+6”耗材联盟竞价拟中选结果公布,与联合采购地区医疗机构原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4.21%,最高降幅为84.73%。
5月18日,“3+6”耗材联盟继续谈判降价,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消息,经过议价谈判后,强生视力康等19家械企拟中选。
5月21日,重庆医保局发布《重庆市医疗保障局、贵州省医疗保障局、云南省医疗保障局、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组织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公告》,四省(市)医保局决定开展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国家医保局曾明确要求到9月底,在11个试点省份(江苏、安徽、福建、青海、上海、浙江、湖南、重庆、四川、陕西和宁夏)开展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工作,其余23个省份及城市也要积极跟进。
很显然,全国各地推进耗材带量采购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虽然目前耗材带量采购仍然以地方自行探索试点为主,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各地实践的逐渐规范化、科学化,未来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不仅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也很可能会像药品一样逐渐向着全国一盘棋的方向前进。
本报特约观察家、百盛(广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CEO谭瑞政表示,国家的思维很清晰,希望联盟地区以本次采购为起点,将更多质优价宜产品纳入采购范围,为全国普遍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探索经验。这将又一次给医药与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重新洗牌势在必行,值得相关企业重视。
耗材带量采购引发五大变革
医用耗材支出一直是卫生医疗费用中的重要一部分。在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蒋昌松看来,不管是从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全面提升医保治理水平的角度,还是从推动我国医用耗材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开展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发挥医保战略性购买作用都势在必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以“实量”换“实价”是最大亮点,此举虽然只是价格体制改革的“一小步”,却是行业的大势所趋。
带量采购的影响有多大?“影响还是很大的。”据北京一家医疗器械销售公司总经理耿荻生透露,“不同于药品,医用耗材的流通渠道利益留存较多、环节更为复杂,联合带量采购首先压缩中间环节,耗材价格将会有所下降,对患者有好处;其次,采购中的公开、透明、反垄断会让市场格局发生改变。”
据了解,通过带量采购,最终的市场份额将出现平均化。原先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产品,中选后的市场份额可能有所降低;原先销售额不大的产品,中选后的市场份额可能有所提升。
在专注于带量采购多年的专家耿鸿武看来,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对行业影响深远,市场格局面临重塑,谁才是新业态下的王者,我们拭目以待,但耗材采购呈现的几大特征和趋势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一,执行范围扩大。由省标过渡到以跨省联盟为主:2019年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是以省为单位,但2020年主要是以跨省联盟为主,如十省联盟、四省联盟、“3+6”联盟。跨省联盟的优势在于:一是采购量大、影响大,联合采购议价能力强,采购价格降幅会更大;二是整合资源,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采购目录的品种分类更加细分,更加合理。
第三,明确采购量的分配。此前很少有在医用耗材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中标以后的采购量如何分配,但2020年有两个联盟对中标以后的采购量的分配进行了规定。如十省联盟规定:3个产品对应的采购量百分比分别为42.55%、31.91%、25.53%;四省联盟规定:3家中标企业对应的采购量百分比为50%、30%和20%。
第四,每年、每个联盟、每个省采购的品种都不一样。2019年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主角是留置针、输液器,人工晶体是配角;2020年上半年的采购品种,人工晶体由配角上升为主角,十省联盟和“3+6”联盟都选择了人工晶体进行集中带量采购。
企业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很多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治理高值耗材改革方案》提出,“鼓励高值医用耗材创新发展,支持医用耗材研发生产,加快高新技术型高值医用耗材注册审批,推进市场公平竞争。”同时,方案还明确提出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值耗材提升竞争力。和药品相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政策在全国推行以后,行业集中度将迅速向研发能力强、成本较低的头部企业集中。
在中国人民大学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刘煜看来,带量采购之后,能否及时回款是械企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谈判后产品价格较低,利润摊薄,若回款时间长,会进一步增加财务成本。然而,医院拖欠货款的情况在业内屡见不鲜。相关部门在回应时指出,已明确要求保证回款,降低交易成本。医疗机构与企业结算货款,从医用耗材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时间不得超过30天,降低中选企业交易成本。医保基金在总额预算的基础上,按不低于采购金额的30%提前预付给医疗机构。同时,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生产企业直接结算。
大多数省份,包括跨省联盟的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是采购总量的70%,还有30%的采购量由医院自行决定,这就意味着知名进口品牌有两种选择,一是去参与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竞争70%的采购总量,二就是放弃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花时间和精力去拿下30%的采购量。
那么,国产品牌面对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该如何选择?
刘煜认为,没有其他选择,必须中标,否则会被淘汰出局!因为知名进口品牌已经和公立二级以上的医院建立起持续、稳定的战略联盟体,要想挖知名进口品牌的墙脚很难,公立二级以上的医院在采购耗材的时候价格不是放在第一位的,也不是首先考虑的因素。药品的今天就是医用耗材的明天。2020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出现新情况,外资企业是中标者衰,出局者活。
未来企业该如何应对耗材集采?耿鸿武建议,为了应对医疗耗材带量采购,相关企业应根据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策略,最大限度发挥整个产品组合的价值;实施新的企业战略,来规避或减缓带量采购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原则是“收支平衡,有少量盈余”,从带量采购节省下来的资金将用于鼓励创新,有自主研发能力、产品种类和梯度丰富的企业,有望在带量采购的实施过程中提升市场份额,维持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