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8月18日讯 8月20日,第三批国采将正式开标,采购规则与第二批国采基本一致,即一旦集齐3家过评企业,便进入“淘汰赛”。事实上,除了国家医保局主导部分品种的全国带量采购,省级及省际联盟也逐步开展更多品种的带量采购,且包括非过评品种,多数制药企业不得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与带量采购的品种,有3家以上企业过评者价格下降50%成为常态。对以高促销、高价格为主要推广模式的国内药企而言,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转型比较快的药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砍掉营销团队,节省促销费用,把价格降到底价“舍车保帅”,以达到中标、保市场的目的。这种策略具有一定的战略性,毕竟市场法则是“适者生存”,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中标品种院内外通吃
然而,业内常传来异样的声音:“那么便宜的药品,能治病吗?”答案是“能”,因为国家带量采购的品种都是过评品种,质量和疗效是经过验证的。能保证生产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企业是理性的,如果不赚钱,企业必然会选择停产;资本也是理性的,如果看不到投资价值,资本就会流出。
目前来看,带量采购的结果符合预期,虽然有脱标品种,但毕竟是极少数。既然带量采购已经常态化,理性企业要想赢得市场竞争,不仅要在报价进行策略选择,更重要的是,将竞争优势后延,在产品过评环节建立竞争优势,这是一种战略层面的竞争博弈。
缺乏战略性的企业在选择开展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时,往往会考虑市场规模,优先选择市场规模比较大的品种,基本逻辑是“市场那么大,总有一席之地”。众多小企业选择跟随策略,跟在大企业身后,弥补空白市场。因为“院内市场没机会,还可以考虑院外市场、网上市场等。”
目前,政策是将公立医院市场规模的50%~80%进行带量采购,试想,如果运行良好,谁能保证未来不是100%?毕竟这种模式能够节省医保支出,还能让患者受益。一旦打通网络医保支付,网上价格会无限接近带量采购价格,中间费用被压缩到极致,毕竟平台费用比实体药店低得多,到那时,中标品种可能会通吃院内外市场,因为中标品种可依靠规模效应获得利润。
有些企业选择过评难度比较小的品种,理由是“保证过评”。这种战略并不合理,因为“你能过评,很多企业都能过评”。最典型的例子是苯磺酸氨氯地平,截至8月12日,该产品的过评厂家数量为32家,中标企业仅为8家,意味着大部分过评品种会被挤出公立医疗机构市场。
要么难,要么快
那么,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如何参与带量采购?答案是,合理选择过评品种,建立进入壁垒,规避竞争。未来,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逻辑是,依靠创新药或首仿药领先竞争对手某个市场周期,在此期间获得超额利润,产品一旦进入带量采购,迅速拉低价格,使价格在竞争对手成本之下,依靠规模获取会计利润,将大部分利润以及吸引的投资转投药品研发,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A股及港股上市药企中,研发投入突破1亿元的有130家,其中超过10亿元的有14家;超过八成药企加强研发投入,6家同比增长超过100%;另有41家药企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超过10%,4家药企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超过100%。
由此可见,未来开展一致性评价品种的选择标准是,要么难,要么快。“难”是指研发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品种,如拥有先进载药系统的创新制剂。以二甲双胍为例,奈达(二甲双胍的商品名)采用了先进、独特的渗透泵控释技术,使药物在体内匀速释放,血药浓度更平稳,在降低胃肠道刺激和毒副作用的同时,减少服药次数,增加用药依从性。基于该药缺乏竞品和给患者带来的巨大收益,在未来的带量采购中可能有更好的价格选择。
“快”是指能够实现首仿战略的品种。公司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资金,通过专利挑战,实现首仿,让产品快速进入市场,获得一定的市场独占期,以低于原研药价格的优势获得相对垄断利润。如信立泰在对原研药替格瑞洛进行几次专利挑战后,率先完成生物等效性实验,于2018年3月9日第一个提交上市申请,同年11月22日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信立泰极可能成为替格瑞洛的首仿厂家。
结束语
在未来的带量采购中,制药企业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价格竞争,实际上是战略竞争。只有建立进入壁垒,减少竞品数量,才能降低产品在带量采购中的价格降幅,获得合理利润。
按照带量采购政策,在低门槛或无门槛产品中,低价竞争将成为常态。高门槛产品仍然拥有一定话语权,这也是我国政府对制药企业创新的鼓励。虽然战略制定是公司高层的决策,但执行力取决于全体员工,只有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才能实现战略目标,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
登录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