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5月18日讯 一批药,医院不卖了。
1.这些药,废标
5月14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发布《关于对申请撤废药品取消中标挂网资格有关事宜的通知(第32批) 甘交易医字〔2020〕52号》。
根据通知,近期有14家企业的19个药品因生产线改造、成本上涨、原料短缺、停产等原因提交撤废申请,无法保障甘肃省医疗机构的正常供应。
关于废标的药品,甘肃省有两种应对办法:
1、独家品种。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儿泻康贴膜(0.23g),自2019 年1 月1日以来入库量0、配送 率0%;该品规撤废后,医疗机构可选择同功能主治替代药品。
2、非独家品种。本批次共18个撤废药品,平台有同品种中标挂网药品可保障供应。
可见,本次19个药品废标,对于医院临床用药应该影响不大。但是,对部分药企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通知显示,废标的19个药品中,有9个是显示“给企业警告一次”,另外10个是有同规格中标挂网能保障供应,因此没有受到处罚。
2.主动废标,影响大吗?
根据通知,为不影响医疗机构正常采购,自2020年5月14日起, 取消撤废药品的中标挂网资格,并按照《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诚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赛柏蓝查询《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诚信管理办法》,药企若出现以下情况,将视为失信行为:
(1)提供各种虚假证明文件或者虚报瞒报全国或周边省中标(成交)价格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的;
(2)采取串通报价、操纵价格等手段妨碍公平竞争,或者以非法促销、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3)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恶意投标,或中标后1年内不能保证供应,独家中标或最低价中标后提出成本倒挂等理由不保证供应,扰乱市场秩序的;
(4)公布药品中标(成交)结果后,在规定期限内不建立配送关系或不签订药品购销合同或撤标;或中标(成交)结果合同执行周期内擅自涨价或变相涨价的;因非不可抗力撤标等,不履行有关合同义务的;
(5)不通过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交易;
(6)在采购周期内,对议价及交易药品未按规定程序及要求进行议价,擅自变更交易价格的;
(7)擅自配送非中标药品,不按合同约定配送药品;或配送与平台采购药品品规不一致的;或与医疗机构串通配送同通用名非平台挂网药品的;
(8)在药品采购、销售等过程中进行商业贿赂,牟取不正当利益,被有关部门查处的;
(9)不积极履行中标主体配送责任或配送企业责任,每季度或半年统计平均配送率在85%以下的品规和企业;
(10)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被各级食药监管部门立案、公告或通报的;
(11)有关违反配送管理规定和其它违法违规的行为。
在处罚方面,甘肃明确规定:
同一品规累积3次不良记录或通报批评、警告、不良记录次数之和大于等于10次,取消该品规的挂网。同一企业有2个以上(含2个)品规取消挂网,企业纳入黑名单,该企业不得参与甘肃省下一轮药品集中采购活动。仅有一个品规中标,该品规3次不良记录或通报批评、警告、不良记录之和大于等于12次,取消该品规的挂网,企业纳入黑名单,该品种不得参与甘肃省下一轮药品集中采购活动。
从以上要求看来,主动废标对于药企来说,不是选择这个产品退出市场这么简单,很可能会影响整个企业在该省的正常招投标。
开篇也写到,这些药品是由于生产线改造、成本上涨、原料短缺、停产等原因提交撤废申请。可见,成本问题是药企面临的硬伤。
目前,很多制药生产的原料、环保、人力等成本在逐年提高,但很多药品却还是沿用了十几年前的价格,更多的甚至是还降价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的上涨给药企带来很大压力。一方面,招标需要降价。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原料成本太高的、不可避免出现亏损的廉价药,企业生产意愿不强,甚至被迫停产。
在这种情况下,药企必须保障供货就成了一大痛点。
如果不能正常供货,按规定轻则废标,取消中标资格,扣除履约保证金,重则纳入不良记录,取消该企业所有产品在全省的中标资格。甚至被踢出该省市场两年。
相比不能正常供货而言,主动废标要承担的处罚还算相对较轻的。
附:甘肃省第32批撤废药品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