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9月1日讯 一位业内专家在8月30日正式召开的第3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会前会中国医药流通改革发展论坛上说道,现阶段,医药流通行业的价值下行压力非常大,规模可能有所收缩,因为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后,医药配送进一步集中(很多医药工业企业会选择行业前3或前5的医药商业公司进行配送),毛利收缩明显。
此前,上海联采办负责人在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明确表示,通过区域联动,推动药品配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
确实,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后,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了第三批国采的上海地区配送企业,从公示名单看,第三批国采上海地区的配送权主要由上药和国控瓜分,已经难觅中小配送企业的身影。
在首轮4+7中,上海地区中选药品的配送也是由国药、上药两大医药商业公司包揽。之所以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配送企业以头部药商为主,主要是因为国采对于配送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指定配送企业2020年配送药品范围覆盖本市所有区;
(2)指定配送企业具备24小时内向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配送中选药品的能力和条件。
上述条件几乎决定了只有医药流通领域的头部企业才能吃下国家集采这部分市场——除针对配送范围和配送速度的高要求外,集采中选药品的大幅降价,对医药配送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也提出了相当的挑战,对于讲究规模化、集约化的医药商业企业来说,在既定的渠道之下,配送产品越多的企业越能摊薄渠道成本。
具体来看,除上海地区外,其他带量采购地区的中选药品配送也呈现出头部药商占据主要优势的局面。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常态化,集采在品种、品类上的持续扩围,随着而承压的就是众多的中小医药配送商。
此外还必须看到,即便针对获得全国集采品种配送权的医药商业企业来说,也普遍面临增加业务,不增加利润的局面。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程俊佩表示,2019年中国药品流通规模达23667亿,同比增长8.6%,连续三年呈现个位数增长,预计2020年整个药品流通市场的增加值在4%左右。
医药流通企业普遍面临发展挑战
“近年来,在两票制、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处方外流、电商巨头强力介入等的大背景下,药品流通环节的利润空间被大大挤压,众多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位企业人士在会上直言。
在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之前,对于医药流通领域影响最大的政策是两票制——在两票制的推行期,由于规范了各地的分销企业与医院的配送关系,医药流通龙头的业务规模扩张效应明显。
相关人士表示,在两票制实行一段时间后,医药流通领域的集中度稳步提升,排名前五的医药流通企业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40%,比两票制之前提高了4个百分点。
2017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药品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打破医药产品市场分割、地方保护,推动药品流通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现代药品流通骨干企业。
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率先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实行“两票制”,争取到2018年在全国推开。
在系列政策的调整之下,一方面,国内药品流通领域持续向规范化迈进;另一方面,可以说医药流通企业是负重前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医药流通企业既包括批发企业,也包括零售企业、连锁药店、单体药房等。
在医药流通行业集中与规范的过程中,与会专家表示,以往很多医药流通企业不断扩张,通过投资兼并等方式完成网络布局,实现规模性增长;或者通过设计提出相关医药解决方案,完成市场份额的提升,未来,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创新转型。
没有规模的医药流通企业的盈利是非常困难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并购重组、强强联合仍然是行业主流,但是在配送服务、药学服务、患者服务等领域的创新也越来越重要。
一位业内人士在最后表示,医药流通行业内部、外部的竞争者不断涌现对于众多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企业既需要足够的利润以维持自身的发展,又需要不断突破自我以迎接新的挑战。
2020年是国内医药流通的创新元年,未来5年或将决定整个流通市场的格局。在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的过程中,哪些企业将持续进阶,哪些企业又将淹没于历史的微尘之中,还需要等待时间去发现。